近来,字节美国电商系列文章很火,紧跟时事,我也来一篇,《我在央企做技术支持的一年》
首先,我不是央企内的人(非央企及央企子公司或控股公司的员工),只不过是机缘巧合之下,进入了某网络公司,刚好这家公司跟这个央企有一个运维项目。
而这个公司,刚好又因为内部权力斗争(小圈子),然后本来负责这个项目的人商务、技术,都在华东、华北周边为主,而这家央企的总部,刚好又前些年从北京搬迁到了深圳。
华东的商务谈出来的生意,自然不愿意分一杯羹给华南分公司的人,加上他们本身就有各种利益冲突,没办法从华南分公司提供人手做服务,而华东的技术又不能一直在这边待着,他们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做,所以当时就招聘了我,在深圳给这家央企提供服务,即做技术经理,又做技术支持,又做驻场服务人员。
关于上一份工作
在入职前,我的前一份工作:深圳某专注棋牌麻将的上市游戏公司中做网络运维工程师,但是在这里,每周都是煎熬,四个人的团队,2个领导,一周五六次会,每天有日报要填写,公司琐事不断,okr上的内容,永远都是在创新、创新、创新……在24年初,春节回来后的第二天,转正的前几天,我就实在熬不下去,提出了离职。
击溃我的,其实就是几件琐事,但是这样的琐事,却每周,或者每隔1、2天都会发生,公司没办法改变,上级领导日常PUA我,同事关系协作一团糟,所以我跑路了。
刚好离职之后,就接到了面试,几轮面试下来,offer也到手了,我也近乎无缝衔接到了新的工作上。
离谱的入职四天五夜上海游
因为商务、技术,都是在上海分公司的,而我人是在深圳的,项目也是在深圳的,所以即便深圳有分公司,我依旧要到上海入职,同时接受培训。
一大早,我就搭乘飞机去了上海,到了上海之后,简简单单的去浦东逛了一圈,看了一下夜景,就回全季酒店了,刚好那几天,上海很冷,接近零下的温度,作为一个南方人,还是很期待下雪的,只可惜,在这一次旅途中,上海只在个别地方(高处、高楼)有些许雪霜,在外边行走,只觉得冻手冻脚冻耳朵(也是佩服我自己,这么冷的天,我居然只是穿了薄外套+短袖+稍微保暖的长袖衬衣,裤子都是不带绒的运动裤)。
隔天去到了公司,公司不大,因为是分公司,只有十来个工位,但是到了之后,只有负责上海本地行政工作的一个人事兼HR在工作(摸鱼)。
因为分公司里的其他人,都是商务和售前为主,然而这两个岗位,都是不需要打卡上班的,所以他们要么是出差了,要么是晚来了。
所以到了公司之后,我干等了一个多小时,期间看人事一直在处理会议系统的问题(因为公司还提供线下的很多培训,过会会有人需要过来上培训课,但是刚好会议系统出了问题),没有其他技术人员帮忙,她一个人似懂非懂的弄了十来分钟,打了好久的电话,而我就在一旁干坐着,最后实在看不下去,帮忙处理了这个会议系统联网和软件的故障问题。
领了电脑,签署了劳动合同,根据公司要求填写了试用期规划书,然后我就开始了一个人的摸索之旅。
因为没有其他技术人员培训,我只能看公司的资料,但是公司的wiki或者云盘,都需要权限申请,入职的第一天早上,都在这样的权限申请中度过了。
好不容易熬到了中午,分公司的其他同事陆陆续续来上班了,然后安排了人带我去培训。
美名其曰培训,实际上,就是软件层面交互的使用介绍和甩了一堆公司技术文档给我看而已。
到了四点半的时候,人事准时下班了,然后其他售前的同事,也都下班了,而他们也没有给我安排什么培训工作,只是让我熟悉文档,第一天就这么结束了。
第二天上班,更是简单,让我自己部署个VMware,在上面独立部署系统和公司的软件,做实验……结果给的文档是过时的,很多技术标准或者命令都已经修改了,但是没人告诉我,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,问了很多部署出错的问题,但入职第二天,基本白干。
第三天上班,还没给我解决昨天提出的部署出错问题,就带我外出了,让我跟着之前带我培训的那个员工,去了上海中国电信的数据中心当苦力,上下架设备……然后拉了个微信群,沟通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,最后才发现,给我的文档,早已经过时……
第四天上班,给了我最新的文档,让我自己研究一下,然后看看公司内部的内部文档,下午我的Leader会过来给我进行后续几天的培训,结果计划赶不上变化,leader出忙别的了,深圳那边又催着我上岗,所以,我在这样半路子的情况下,隔天就回到了深圳,结束了我上海的培训之旅。
回去之后,也只能没日没夜的看公司的各种文档,熟悉相关操作,恶补数据包相关知识
到了深圳之后,也只是仓促提交了一下个人信息,因为是事业单位,同时有涉密项目,有些家庭背景等因素需要给他们审查(但咱毕竟是正经人,也顺利通过了审查,周末就通知我,周一可以正常去那边上班了)。
进入央企后,旁观效率与权力的最佳实践
到了这家央企之后,办理人脸认证、指纹锁,前前后后花了我近半个月的时间,可见效率之快。
上班的第一天,我就跟随之前在现场负责,被商务拉过来当苦力的代理商同事,喊着跟过去开会了,运维周会上,听着这家央企旗下的诸多二级单位给总部的处长、主任做日常的工作安排以及需要协调的事务,总而言之,大家都不想干多余的事,但是处长、主任拍板的事,谁也不敢反对。
在这边工作,最主要的是针对视频会议这一块做保障,因为有很多主任级别,或者总经理、董事长等的会议参加,是这个项目里的重点保障工作,此前因为视频会议经常出问题,各家单位甩锅,谁也不认问题,最后负责信息化、数字化这一块的主任频频遭到其他部门或者领导的批评,所以引入了当前的这个项目。
入职的前三个月,我就见到了诸多名场面:
1、视频会议中断,主任直接封杀品牌
因为网线面板有质量问题,网线接触不良,导致某个副总开会的时候,视频会议中断了一下,主任雷霆大怒,现场打电话给二级单位负责施工的人,要求将这个网络面板品牌,从所有项目中剔除,包括现在施工的、未来要施工的,全部不允许使用这个品牌的面板,同时要求这个二级单位负责人,周末的时候紧急施工,将总部这边使用的所有面板进行排查、测试、替换,并要求周一的时候做汇报。
2、项目验收利益争斗,领导默不作声
会议上吵得面红耳赤;起因很简单:A是做运维总包的、B是做实际运维的,两家公司都是这个央企的子公司,但A公司的人更多的是协助央企总部的领导做文书工作、协调工作,而B公司是实际干活的,桌面运维、网络运维等,都是他们负责的;但是A运维总包的人,以各种原因,卡了B公司去年项目验收上,理由有:
1、早上的时候经常看不到有些人(人有三急或者有其他工作,不可能一直待着岗位上)。
2、B公司提供的日常工作清单跟员工的工作时长对应不上(在这边工作,加班是不计数的,非项目内的工作是不算工作时长的,但是领导或者保密处安排的其他杂活,是一定要干的,外派或者是给物业的当苦力,也是要干的,但是不能算工作时长)。
3、B公司内部使用钉钉作为通讯软件,要求员工每天打卡,而在央企这边,也有另外的通讯软件,但是钉钉的打卡,A公司不认,只认另外通讯软件的,导致员工出勤天数,严重大打折扣。
4、各种千奇百怪的故障被A公司记在了B公司头上,其中包括:C公司的云网络出现问题,导致某应用不可用、D公司的备份系统有问题,服务正常,但备份数据丢失了,B公司员工在巡检时,检查了服务正常,但是没有权限检查这个备份数据是否存在……
……
各种鸡蛋里挑骨头的理由,B公司的项目验收,直接被A公司的人给扣了十几分(可能导致项目会被扣10%左右的款),两帮人在会议上吵得不可开交,谁也不认账,但是这个时候,处长和主任闭嘴了(毕竟受利的是他们,降本增效嘛)
3、打卡风波,双标操作
A跟B公司吵架过后,A公司的人起草了相关制度,美名其曰,对驻场和服务人员规范化管理,对非央企总部的所有员工,包括所有二级单位、三级单位和外部公司现场办公的人,进行管理;但是最离谱的事出现了,公文上,标明了所有人每个月只有3次补卡机会,否则算未出勤,累计起来,会对项目进行扣分;但是A公司的人,每个月都会补卡十几次,导致其它公司的人严重不满,在考勤通知群里,直接开炮,拷打A公司的人,最后A公司的人装死,直接在工位上闹起来,大吵大闹,引来了领导和其他部门的关注,最后导致A公司的人被迫改了每个月3次打卡的规定(但是以前补卡超3次的扣分,还是计算哦),后续又调整了灵活打卡时间,缩短了打卡范围,要求上班公司,各种蜜汁操作,不知道的还以为到了互联网公司。
4、设备上下架,流程跑了一个半月,效率之快
因为设备项目需要升级替换,走ITSM流程,填写文档报备、领导审批、进入机房报备等,这些流程,足足跑了一个半月的时间,才走完,仅仅只是几台服务器的上架、下架。需要由数字化、信息处领导审批,网安中心审批,IDC审批,运维负责人审批,一个环节出错,直接打下来,所有流程全部白跑,而且ITSM流程是没有消息通知,每次申请流程,都是令人折磨。
5、内鬼不满被开除,破坏数据库,导致数万人无法办公
因为降本增效,A公司的人一直在压榨各个单位的人,包括项目预算、人力成本等等等,所以某云公司的人,就遭了这么一下,最后内鬼出现了。
在护网差不多刚开始的时候,就利用自己之前保留的堡垒机账号和VPN账号,偷偷潜入ECS上,然后执行了之前通过提前一个多月部署的脚本,将某些数据库给直接删除了,并且删除了相关日志信息。
一开始,只是该通讯软件无法上传下载文件,同时历史数据丢失,同时发现了数据库丢失,最后恢复了哩是备份,这样的情况,一周出现了两次,但都没有发现这个是人为因素,只怀疑是自己ECS上的某些数据库在备份的时候丢失了。
到后面,整个数据库都在某一天,被恶意删除了,到账了该通讯软件的无法登陆、无法联网,数万人无法办公,最离谱的是,因为软件无法登陆,日常又在提倡通过这个软件联系,出了故障以后,第一时间还找不到相应的联系人,一群人只能干瞪眼,只能通过一些领导级别,一层一层的往下找人,最后才获取到了联系方式。
刚好又是HVV阶段,权衡再三后,上报了,咨询了攻击队一圈,没人上报,最后怀疑到外部攻击上,遂报警。
同时,下达了死命令,排查内部作案行为,安排了人手,三天三夜轮班排查过往历史日志,排查日志空缺时间,历史执行命令等等等,最后才发现了内鬼。
事情的最后,人被抓了,数据恢复了,事后紧急安排了对各个团队的人员建设完善方案(画饼、扯皮),又是员工学习支持、心理辅导等等等(最后都只在PPT上实现,实际落地一个都没有)
6、“强人所难”,我看不上你的产品,但是你得给我维护别人的产品
出了前边内鬼的事情以后,央企总部这边对所有应用的备份,都提上了日程,而A公司的人,就负责相关的预案和协调等,而离谱操作也来了,以前诸多应用都是使用的D公司的云服务,当然也在使用D公司的备份方案(收费),但因为后续需要各种全量备份、增量备份,觉得D公司的备份方案性价比不高,决定改用外部其它公司的方案(因为24年各种信创都提上日程,所以dddd),但是用了外部公司的备份方案,采购他们的设备,又没人维护,就想着让D公司的人来做这个外部公司的备份方案的运维负责,D公司当然不愿意:又看不上我们“自研”的备份产品,引入别的方案,还要白嫖我,让我做日常做其它备份方案的运维负责人?但不满归不满,主任一句话,D公司的领导乖乖拜服,老老实实的当了这个“NTR”
7、“你的就是我的,我的就是我的”deepseek风波
25年初,deepseek引发热潮,央企的领导们自然也是如此,在听闻E公司之前在D公司的数据中心里储备了一批显卡,做自研的网安AI机器人以后,当即会议上打电话给E公司的董事长,让他们将放在D公司的这批显卡共享使用,供给集团自建deepseek。E公司的人虽然不太乐意,但公司的业绩都是集团提供的,如今还是自己的股东,区区十几块显卡,给了就给了,董事长都拍板同意了,还能怎样?(离谱的是,吹了一段时间,最后出了一个所谓的deepseek-R1-32B的版本,后边要上70B,还要规划三个月的时间,日常咨询使用可以;大批量api调用,请先报备审批)
……
工作日常:应用梳理、数据包分析
在央企集团这边工作,每天的工作,都是近乎固定的,因为之前有很多应用,没有提供详细的IP列表(明明可以收集,却执行不下去),导致日常的流量分析的时候,会发现某些陌生IP异常的高流量或者高会话;出问题的时候,就是找故障时间点,下载对应数据包,做TCP会话分析;提供二线支持,为桌面、网络等团队,提供技术或者方案的帮助。
对于个人来说,有提升,但是不多,接触的东西,来来去去的都是差不多的东西,养老或者是一个更好的选择。
央企的年会 & 民企的年会
以前在互联网公司待久了,印象中的年会,不是吃东西,就是抽奖,而央企的年会则不一样,他们直接组织人员上去表演节目,每个部门(仅正式员工)都要准备1~2个节目,同时提供礼包,如下。
民企的就更离谱的,在这家公司待过的年会,是我见过最拉胯的,虽然公司有自己的楼,但是场地拉胯,如同一个誓师大会一样,一个宽阔的会议室里,一个演讲台,一堆的办公椅,底下五六十人坐着。
年会流程如下:领导讲话、领导致辞、领导讲话、销售代表讲话、售前代表讲话,技术代表讲话,总结,过程中在聊天框里答题抽公司周边福利—然后结束,也实现了工作多年来,第一次年会饭没吃着,奖品没捞着,阳光普照也没有的经历。
公司高频分享培训,令人恶心
在这家网络分析公司里上班,最令人恶心的人,每周有固定的培训会,每季度,分公司会有固定的培训,即便是在12月31号跨年夜之前,也还有培训,培训的内容是什么呢:售前培训(讲解这个客户有什么需求,我又是怎么做的,怎么沟通的,实际上什么也学习不到)、产品新版本新功能培训(稍微有点用,但是一次培训更新几个要点,讲解近1个半小时,不知道怎么做的)、故障案例分析(最实用,但也是最少的)。
检索了一下群聊,一年的时间里,就有174次分享培训……平均2天就有一次分享(当然更多的是一天2~3场分享,但每周最少有1天有分享培训是肯定的)
对于这些培训,大多数人,都是挂着而已,因为这样的培训,会有人事专门统计,记录那些经常不参加的人员名单,在季度绩效考核的时候,予以扣分。
对于这样的文化,不知道你们怎么看,反正我是觉得很蠢,因为十次培训,可能大家说的东西,都有80%是相似的,都在说自己是怎么解决推进这个方案的,但是实际换个客户,可能面临的情况又不一样了,通篇废话。
中年男人聊天的共性:开黄腔
在这家民营公司里,接触的商务、技术,都是以男性为主,因为需要喝酒和出差,而且待遇也确实不低(据说完成销售任务,年终奖最高是12个月的工资),所以很多人都在这边一待就是很多年,年龄普遍在30岁以上,40岁以下。
在团建跟日常群聊里,观察到的,最多的就是开黄腔以及喝酒。
不是喊爸爸,就是喊儿子。
更有甚者,直接发擦边视频,一群人在那里鉴赏。
而我只觉得这些人,都好像有什么毛病……
未来
因为跟这家央企的项目合同有变动,我也从现在的民营公司里离职,而之前工作的央企里,准备把我收编了,因为我在那边做的工作也没有出过什么问题,而且后续的运维工作,还是得找人来干,所以考虑把熟悉这份工作的我招聘到下面的二级公司里,继续工作。
但是对于我来说,却是一个艰难抉择。
去二级单位,也是进的央企,但毕竟不是带编制的,工作看似稳定,但实际上项目有波动或者裁员的时候,该滚蛋还是滚蛋。
众所周知,央企的薪资不高,而且入职以后,因为会接触涉密工作,所以不能出国、外出港澳台需要报备保密处……